
关于这类平台的信息,总能在深夜的匿名论坛看到类似的讨论。去年有个程序员在技术群里提过,某些服务器会通过镜像域名和加密跳转来规避审查,比如把地址嵌在图片二维码里,或是用区块链域名做动态解析。有人尝试用爬虫追踪过流量路径,发现真实入口每72小时就会更换一次CDN节点,像电子版的捉迷藏。
最近流传的暗网数据包里出现过一组坐标,有人用地理围栏技术在曼谷某咖啡厅的Wi-Fi登录页里发现过临时入口,但两小时后链接就失效了。现在比较常见的是Telegram机器人自动推送,需要先完成三次人机验证才能获取当日密钥,不过上周已经有五个这样的机器人账号被封禁。
建议关注推特上某些特定标签的实时动态,比如带榴莲或企鹅emoji的推文,去年有安全研究员发现过这类暗号。不过要注意,访问时最好用虚拟机配合流量混淆工具,某论坛用户上个月就因为在公共网络直连导致收到过警告信。